附属嘉鱼学校

办学优势

名师访谈之一初中校长靳立鸿

武昌首义学院附属嘉鱼学校名师访谈之(一)初中校长靳立鸿

“南有嘉鱼,烝然汕汕”;名师荟萃,黉宫巍然。我校草创伊始,定位明确,秉持培养合格有特长的出彩学生,创建持续发展有特色的优质学校的办学目标,面向省内外引进10多位特级教师、40多位省市名师、骨干教师和优秀班主任,从全国重点院校招聘20多位硕士研究生和一批优秀毕业生,全力打造师德高尚、业务精湛、结构合理、充满活力的优秀教师团队。我们深信,优质教育资源的配备,将助力学生成绩稳步提升,实现低进高出、高进优出,打造国内知名的基础教育品牌。

从本期开始将推出系列访谈活动,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些名师吧!
本期受访名师:靳立鸿,武昌首义学院附属嘉鱼学校暨附属高级中学副校长、初中校长。
湖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,中共党员,中学高级教师,湖北省特级教师,华中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,湖北省优秀教师,国家级骨干教师。
从教三十七年,具有先进教育理念,掌握学科前沿知识,形成了自己的育人特色和教学风格。立足教学搞教研,主持和参加国家、省级课题研究,出版《教师语言艺术》等书四部,发表多篇教学文章。经过不断的探索和研究,长期的实践和淬炼,在教育教学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。


注重细节 弯道超车

——靳立鸿访谈录


采访者:靳校长,您好!大家都知道教育是艺术也是科学,既需要梦想与情怀的灌溉,更需要责任与担当的耕耘。您在教学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,也在教育管理方面有独到的见解。有人说成功源于细节,细节决定成败,听说您对学习细节把控严,您能给我们谈谈学习生活中应注意哪些细节吗?
靳校长:好的。中小学各科知识点密布,纵横交错,共同形成了知识结构网。学习过程中,要善于捕捉细节,梳理各科知识点,对每听一节课,每做一道题都要认真细致,来不得半点马虎。
我认为同学们在学习上应注意以下四点:
一是书写美观,字迹工整。书写端正、工整是最低要求。古人讲,见字如晤。字是一个人的脸面,是一个人学识修养的外现,也是一个人人格魅力的折射。所以,要坚持练字,把字写正确美观。排列整齐,点画到位,把汉字的书写提升到审美高度。通过汉字,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,展示文化自信,是我们神圣的责任。
二是善于观察,留心细节。我们知道,英国细菌学家亚历山大·弗莱明在检查培养皿时发现了“青霉素”,精通中医的王懿荣从药铺抓回的药中发现了甲骨文。留心细节,会助力成功。生活中处处有学问,关键是想不想做个有心人,有没有毅力做个有心人。从各省高考状元访谈来看,他们无一例外地都格外注重细节,建立错题档案。某省考生谢宇航在高三第二次月考时,他的数学只有114分,在之后的50天内,他疯狂地做了六七十套数学卷子。在狂做卷子之余,把做错的题目和把握不准的题目,全部认认真真地把过程总结到纠错本上。给自己建立错题档案,反省自悟,对症下药。高考中,谢宇航数学取得了145分,比高三的第二次月考,提高了整整31分。这就充分说明,成功源于细节。
三是有疑必问,消除障碍。有疑必破,不让疑问“库存”,是学业成长的催化剂。在“问”中学,在学中“问”;在“问”中提高,在提高中再“问”。在由“问”而激发出一种内在持久强大的驱动力时,学习的快感就油然而生。当学生不断追问“为什么”“还有呢”“下一步”时,其思维张力会得到彰显。提问只有价值大小之分,毫无荣辱之别。个别同学,可能听课期间“开小差”,问题没弄懂,却羞于启齿,这叫带“病”上路,于己不利。而有的同学大胆地提有意义的问题,提学科交叉的复合式思维的问题,问题带有启发性、导向性、挑战性,这是一种值得提倡的学习方式。有的同学“于不疑处有疑”,对学习重点、难点处反复设疑,穷追不舍地问,以期激活思维,融会贯通,这是一种创造性的提问,反映了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。再就是分层次问,判断题、计算题、综合题,可以依次询问,逐次解决。
四是彻底改掉“拖延症”,养成说干就干、专心致志的好习惯。要知道,拖拖拉拉,慢慢腾腾,动辄玩手机,做五分钟作业就起来溜达,这是一种慢慢消磨自己意志、侵蚀自己学业的不良习惯,稍不注意就会发展成阻碍学习的“顽症”,必须如壮士断腕,毅然改正。因此,应力行“三管控”:管控好自己的空间,学习要用心专注,绝不学小猫钓鱼;管控好自己的时间,要计划周密,分时段安排好预习、作业、复习等;管控好自己的朋友圈,不是要紧的事就不要打电话,要把朋友圈变成互相督促、互相激励、互相鞭策的“黄金圈”。
采访者:您常说,人生有很多拐点,也有一些盲点。同学们在学习中如何抓住拐点,实现弯道超车,同时又规避盲点,实现人生最大值呢。
靳校长:由低年级升入高年级,很多学生会自然地遇到人生的盲点。不知道与新同学是否合得来;不知道新老师是否严中有爱,宽严结合,更为重要的是,不知道高年级的课程难度有多大,我一下子能不能适应。出现这些盲点是很自然的,不必惊慌。反过来说,这些盲点,其实也是人生的拐点,只要理想远大,意志坚定,把握时机,善于调整,就能实现弯道超车。具体表现在下列三个方面。
第一,从心智上实现由儿童向青少年的转变。培养遇事有主见,做事有章法,思考有变通的好习惯。成长中的青少年对客观事物会产生好奇,爱探求未知世界;好动而求刺激,情感脆弱而多变。理智的处理方式是,“玩”而长智,乐而有度,学而有法,日有长进,乐在其中。
第二,从态度上实现由“让我学”到“我要学”的转变。初中与小学相比,高中与初中相比,一个很大的不同就是,课程和学时增加,学习难度相对加大,知识面拓宽,作业量随之递增。古人说:“变则通,通则存,存则强。”要实现弯道超车,关键是拧住一个“变”字。主动预习,不要人督促;主动思考,不要人牵着鼻子走;独立完成作业,不要“拿来主义”;主动复习、整理、巩固,要做学习的主人,要做走在班级、年级学习前列的人,乃至成为本地的学习标兵。
第三,从同一起点上实现由慢起步到快起步的转变。学习起点相同,终点有别;起点方式不同,终点迥异,其中原因耐人寻味。什么叫慢起步?就是学习不主动,等着老师布置预习,等着老师布置作业,当天作业完成了,就看视频,玩游戏,待第二天上课,老师提问,竟一问三不知,学习一直处在被动状态。这是学习的大敌。什么叫快起步?就是在进初高中之前,就对初高中阶段课程体系作一了解,实现小学与初中、初中与高中知识的自然衔接,尤其对语文、数学、英语等学科的知识点分布,对教材中的重点、难点、疑点、易错点、易混点等知识,已略知一二。做到这些,就能快起步,越学越轻松,越学越愉快。
采访者:有的学生从来没有学习规划,更没有人生规划,于是,学习缺乏动力,上课精神不济。请你谈谈,怎样做到学习有计划,人生有目标呢。
靳校长:李贺说:“少年心事当拿云。”学生学习要有目标意识,早做人生规划。将来上哪所大学,学什么专业,从事什么工作,要有憧憬和梦想,并为实现目标、目标早达成付出艰苦努力。目标,即想要达到的境界或目的,也可理解为某一阶段的理想。少年周恩来誓言“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”,少年李四光对地质学发生兴趣,立志探索地质构造的奥秘,最终,他们的理想都变成现实。可见,目标是前提,有了明确目标,才会废寝忘食,不避寒暑,为实现理想而奋斗。试想,如果他们浑浑噩噩,得过且过,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,如何能发奋拼搏,一展雄才!目标早达成,即你处处走在他人前面,别人还在就某一章节知识补缺时,你已经牢固掌握,达成学习目标,继续前行。古人说:“凡事预则立,不预则废。”课前预习,课中学习,课后复习这三个环节,很多同学盲目地认为只要课堂注意力集中,认真听讲就行了。其实这是一种认识误区。大量实例告诉我们,预习是带着问题学,预习到位,课中学习才有保证;复习是整理笔记、梳理思路、内化认识,是使知识由点到线,由线到面的复杂过程,也是一种由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,复习到位了,才能保证下一章节的学习高效率。如若不信,不妨试试。




关注公众号

Copyright 2020 traveler  blogs  武昌首义学院附属嘉鱼学校版权所有 鄂ICP备20012280

seo seo